
每年8月,當母親節的熱潮漸退、七夕愛意剛落,父親節這個相對「低調」的節慶,卻悄悄成為社群行銷的試煉場。少了大量浪漫包裝與預算灌注,品牌如何在這個討論聲量不如母親節的時節中,喚起情感共鳴、創造真實互動?
透過分析社群貼文內容與 KOL 操作策略,我們整理出一套「父親節行銷破局觀察」,帶你看見情感經濟背後的創意與策略。

圖片來源:PF 網紅數據分析
社群聲量雖小,但節奏越來越早
根據我們的數據觀察,父親節相關社群貼文多集中於 8/1 至 8/8,但整體聲量與預熱時間皆明顯低於母親節與七夕:

圖片來源:PF 網紅數據分析
從數據可見,母親節的預熱時間約為兩週,而父親節約為一週,顯示出品牌與創作者在操作節奏上的投入差距。此外,2024 年的七夕時間落在 8/10,與父親節(8/8)時間接近,造成兩大節慶在 8/1 同時出現發文高峰,也導致父親節內容在社群上相對被稀釋與邊緣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貼文數較少,父親節內容的互動率卻不低。特別是搭配情感鋪陳或實用產品推薦的貼文,常常能創造高質留言與分享,顯示這個節慶雖低調,卻具備深層溝通價值。
父親節前夕的品牌集體出擊:網紅合作動態觀察
根據我們的數據調查,,以短影音與圖文貼文推動節慶情境與購買轉換。以下為幾個主要品牌的操作成效概況:

圖片來源:PF 網紅數據分析
這幾個品項皆為今年父親節的注目商品代表,無論是以實用為核心的3C類(刮鬍刀),或是情感導向的蛋糕與穿搭類產品,都顯示出品牌正逐步將父親節操作從單點優惠轉向內容溝通與關係共鳴。
除了上述四個品牌外,New Balance、UNIQLO、GAP、必勝客、銀寶善存、補體素優蛋白 等品牌雖然操作規模較小,但仍選擇透過小量 KOL 操作方式切入,例如:
- 拍攝運動風穿搭作為「爸爸週末 Look」
- 保健禮盒開箱作為送給長輩的健康選品
- 或以「陪伴型禮物」作為內容切角,深化節慶意涵
這些案例共同顯示出一個趨勢:
品牌不再一味追求話題最大聲,而是更重視訊息真實、情感精準、KOL人設契合度。在低聲量節慶中,真正留下印象的,是能讓人產生情緒回響的那一句話、一段畫面、一次分享。
熱門貼文創意內容:從笑點到淚點,打造高共鳴的父親節社群內容
在眾多父親節相關貼文中,除了傳統的感性文與送禮推薦,真正引起廣泛分享與互動的,往往是那些能引發笑聲、共鳴與參與感的創意內容。以下是今年社群上表現突出的幾種類型:

圖片來源:@jam_steak、@show630_
幽默型:「付清節」秒懂又上頭
結合父親節諧音,品牌與創作者紛紛推出「爸氣付清節」概念短影音,透過誇張演技或熟悉家庭情境,讓觀眾在15秒內就心有戚戚焉。內容多以搞笑口吻演繹「爸爸默默承擔帳單」、「信用卡總是在爸爸名下」,成功引起大量留言與轉發,一不小心就讓人循環播放了好幾次。
溫馨型:誰說父親節不能送花?
有別於以往以刮鬍刀、紅酒、錶款為主的男性形象禮物,近年出現「給爸爸送花」的溫柔風潮。像是介紹石斛蘭花語「堅毅、勇敢、慈愛」,搭配實拍送花瞬間,瞬間擊中子女族群的情感點,也讓「父愛之花」成為今年社群上的感性關鍵詞。
問答互動型:如果爸爸是動漫角色,他會是誰?
引導式互動內容也成為熱門操作之一。像是問答式貼文:「如果你爸是動漫角色,你覺得他像誰?」常見答案如《蠟筆小新》的廣志爸爸、《JoJo的奇妙冒險》的空條承太郎等,激發觀眾分享自己對爸爸的獨特印象與記憶,在留言區形成溫馨又爆笑的社群串連。
「爸爸的思樂冰」:大人味的父親節新提案
打破蛋糕與啤酒的送禮模板,有品牌主打「大人系思樂冰」當作父親節限定商品,主打黑咖啡、熟成可可等成熟風味。創作者則以一句「爸爸不吃蛋糕沒關係,大人系思樂冰他秒愛」搭配爸爸親自試喝的短片,成功打造產品話題與節慶連結。
新手爸爸的獨白:從形象出發的穿搭行銷
另一種熱門創意來自「新手爸爸」的角色演繹。由演員/創作者結合服飾品牌推出「爸爸穿搭提案」,搭配內心獨白式文案:「我不太會抱孩子,但我想抱住你的未來。」結合簡約爸爸風穿搭,讓時尚品牌與情感敘事巧妙融合,吸引大量親子族群與新婚受眾。

圖片來源:@foody_tw、@wazaiii
品牌如何優化父親節內容策略?五大建議一次掌握
1. 一眼看懂主題的「切入點」
使用標題式短句+強視覺,讓觀眾 3 秒內就明白這支影片或貼文在說什麼。
2. 運用反差感製造情緒張力
「爸爸跳舞」、「爸爸穿搭」、「爸爸迷因回應」這類反差操作,最容易引發轉發與共鳴。
3. 引導式提問帶動互動
如:「你爸會說我愛你嗎?」、「你爸是哪個MBTI類型?」這類提問能大幅提升留言數與用戶參與感。
4. 品牌精神融入情節,而非單點露出
避免把品牌 Logo 硬塞在片尾,更有效的方式是讓品牌概念在故事線中自然展現(如 GAP 以「代溝」為創意軸)。
5. 擴大節慶效應:節前鋪陳 + 節後延續
建議延伸如「爸爸的語錄TOP5」、「我爸教會我的事」等後節內容,延長節慶聲量與品牌存在感。
一場情感驅動的低聲量行銷,更需要洞察力與設計感
父親節不像母親節那般擁有壓倒性的聲量與話題流量,但它蘊藏的情感深度與內容張力,反而更適合品牌進行「精準說故事」的練兵。
如果品牌願意深入理解用戶在這個節慶中的「角色」、「記憶」與「未說出口的話」,並透過合適的創作者與社群語感進行演繹,就有機會讓這場看似低調的行銷戰,打出一波難忘的高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