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精華】選 KOL 別再靠感覺!用數據公式選對人,品牌合作轉單成效看得見

文章圖片

在社群行銷競爭白熱化的時代,品牌選擇 KOL(網紅)合作時,若仍憑直覺與感覺,往往容易「踩雷」,不只投入資源成效有限,甚至可能損及品牌形象。
為了幫助品牌用數據驅動精準選人,達摩媒體與 WOMO 攜手舉辦了線上講座,由 達摩媒體執行長林合政 AdamWOMO 營運長 James 帶來滿滿乾貨。



一、為什麼品牌的 KOL 合作常常不如預期?

林合政指出,許多品牌在投放廣告時會關注 CPC、CPM、ROAS 等轉換率指標,但在網紅行銷中卻很少有同樣的數據驗證與追蹤,導致選人全憑「感覺」。
然而,KOL 合作其實 需要像廣告一樣用數據管理與回溯成效。他分享,品牌應該注意以下三大指標來評估網紅的有效性:

  1. 關聯度:KOL 是否與品牌產品、目標 TA 有高度相關?
  2. CP(互動成本):每次互動(留言、按讚)的平均成本是多少?
  3. 互動率:貼文是否引發真實討論與共鳴?

林合政提到,「粉絲多不等於效果好」。有些小型 KOL(3,000~10,000 粉絲)因與粉絲關係緊密,往往互動率高於大咖 KOL,能為品牌帶來更高效的轉單。




二、數據公式幫你選對人

林合政強調品牌應該建立「數據回溯」習慣:

  • 在合作前,先分析 KOL 的歷史數據(互動率、內容調性)。
  • 在合作後,回顧是否有帶來流量或銷售轉換,將這些數據累積為 品牌自己的影響力資料庫

實例分享

他以平台 PF網紅配方 為例,介紹品牌如何用數據快速篩選出「互動率高、內容貼近目標族群」的 KOL,並用 留言板與互動歷史 判斷網紅是否真的有興趣推廣品牌,而不是純粹接業配。




三、KOL 行銷 3.0:多元、多快、多量

林合政指出,KOL 行銷已進入 3.0 時代:

  • 1.0 時代:品牌憑關係、直覺選人,合作對象有限。
  • 2.0 時代:有明確的檔期規劃與名單,年度重複合作 3~6 次。
  • 3.0 時代:品牌會不斷測試不同 KOL、嘗試多樣化內容,並將表現優秀的 KOL 長期轉化為品牌大使。

他提醒,品牌的重點應該從「一次曝光」轉向「持續溝通」,用長期策略經營品牌聲量。





四、WOMO 的 AR 社群玩法:讓品牌變「抓寶景點」

WOMO 營運長 James 則分享了結合 AR 的社群新玩法。他們透過 「AR籌碼」,把網紅的貼文、顧客的分享化成虛擬籌碼,漂浮在實體空間中,像寶可夢一樣可以「抓」。

  • 對品牌而言:店內空間能變成話題熱點,顧客與 KOL 都能為店鋪帶來自然的「打卡效應」。
  • 對 KOL 而言:AR籌碼是能快速擴散的個人品牌工具,幫助他們吸引粉絲,甚至發展個人 IP。

這種 「玩中帶流量」 的新模式,正在讓品牌的社群行銷更有互動感與沉浸感。




五、品牌選 KOL 的關鍵建議

最後,兩位講者給品牌主的建議:

  1. 不要只看粉絲數,要看互動率與粉絲輪廓
  2. 針對不同行銷目的,選擇不同型態的 KOL(例如新品曝光可選擇大量中小型 KOL,專業背書可找專家型 KOL)。
  3. 故事性與情境設計是影響消費決策的關鍵。與其生硬置入產品,不如讓 KOL 用故事喚起情感共鳴。
  4. 用數據管理網紅合作,持續追蹤成效,才能在長期策略中形成穩定的品牌聲量。

這場講座不只拆解了品牌挑選 KOL 的迷思,更展示了如何用 「數據公式」與「新媒體互動」 提升轉單率。
若你也想了解更多數據驅動的 KOL 行銷技巧,或嘗試 AR 社群玩法,歡迎加入 達摩媒體旗下 PF網紅配方 官方 LINE 社群,獲得更多實戰資訊。




作者介紹

品牌與網紅發案與接案的好幫手,網紅口碑與數位行銷知識分享,給你大量乾貨,不論職場小白或專業網紅操盤手,都能收穫滿滿。

延伸閱讀

熱門推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