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溝通卡關到自我解鎖:Jackal 的人際練習與創作轉捩點

文章圖片

你真的懂得怎麼好好說話嗎?

在這個「一滑就爆炸」的社群時代,我們以為自己越來越會表達,卻也越來越容易被誤解。一句原本是關心的話,為什麼變成對方眼中的攻擊?一段只是想釐清的對話,為什麼最後變成彼此拉開距離的導火線?

在這集《滑手機看什麼!?》,我們邀請到溝通教練 Jackal,聊聊溝通背後真正的痛點:當語氣、情緒、價值觀交錯混雜時,如何釐清自己,也真正理解別人。

當我們「好好說話」卻一直吵起來

節目開場,我們聊到最常見的溝通困擾之一:
「我明明只是關心,對方卻覺得我在指責他。」
Jackal 一針見血地指出,真正的溝通從來不只是文字的輸出,它同時包含語氣、場域、情緒與非語言訊息的整體組合。而一段話是否造成誤解,關鍵往往不在「你說了什麼」,而是「對方聽見了什麼」。
而我們常常忘了問自己:「我這句話,是為了解決問題,還是只是想證明我是對的?」

從業務到NLP,走進自我覺察的入口

Jackal 原本是業務出身,為了提升說話表達的能力開始學習 NLP(神經語言程式學)。他沒想到的是,這門課打開的,不只是溝通技巧,而是對自己的深層理解。
他發現自己在人際互動中常常有「攻擊性語言」的習慣,而那背後,其實來自一種很深的恐懼:
「我判斷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所以我需要先防禦。」
這種模式,並不是因為壞,而是因為沒被看見。

一句話讓人爆炸,背後其實是價值觀被碰撞

在節目中,Jackal 也用 NLP 的視角解析了為何有些話會「踩到雷」:當我們聽到一句話感到不舒服,可能是因為它觸動了某個「內在畫面」或「過去經驗」。例如:「你框架太重了」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是批評,但對某些人來說,它觸及的其實是「我希望被肯定」的心理需求。
「不是那句話傷人,而是那句話連動了我們想被看見卻一直被忽略的渴望。」

從關係拉扯,到重新定位自己在對話中的角色

Jackal 在節目中也談到他與太太相處的轉變過程。
他原本期待太太「理解他」,但後來學會放下控制,改為引導與支持對方找出自己的方向。這不只是情感上的體貼,更是一種深刻的自我轉變。他說:「從『想要改變別人』,到『陪伴對方找到她自己的節奏』,這是我人生最大的一次心態調整。」這段轉變,也讓他開始想幫助更多人看見:「你不是溝通不好,而是從來沒人教你怎麼理解你自己。

拍影片被流量綁架,再回到「初衷」這件事

後來 Jackal 開始經營自媒體,起初也是懷疑:「誰會想聽我說這些?」第一支影片拍了三個小時才完成一分鐘內容,曝光很少,讓他一度想放棄。直到某支課程切片影片爆紅,短短一天 20 萬觀看、破萬追蹤湧入。但接下來的每一支影片,他都陷入「這支會不會又爆?」的焦慮。「當我拿起手機不是為了分享,而是想看今天漲了多少追蹤數時,我知道我被控制了。」

後來他告訴自己,只要這支影片能幫到一個人,那就值得了。他重新定義創作的價值:不是要取悅最多人,而是讓真正需要的人,看見你。

最讓他動搖的留言,不是批評,而是標籤

在節目尾聲,我們聊到 Jackal 曾在一支談「分手與斷聯」的影片底下收到一則留言:「這種觀點就是典型臭直男才會講的話。」他沒有生氣,但差點想回:「我理工其實很爛,你罵我可以,但理工男是無辜的。」😂

這段互動也反映出:當我們無法好好對話時,會習慣用標籤來代替理解。而這,正是溝通最大的破口。


每個人都需要一把「解鎖自己的鑰匙」

這一集節目,我們談的不只是說話方式,而是:

  • 為什麼你會這樣說話?

  • 為什麼那句話會讓你感到受傷?

  • 那些不想說出口的話,其實藏著你很想被看見的樣子。

Jackal 說得很真誠:「我不是想教大家講話,而是幫助每個人找到打開自己心鎖的那把鑰匙。」這集如果你曾在人際中感到無力、誤解、委屈,甚至只是想要「好好地說話、被聽見」,那麼你一定會在這集裡,找到一點療癒與提醒。


收聽更多網紅們的故事 👉https://prefluencer.pse.is/5gprht

也可於各大收聽平台搜尋 🔍《滑手機看什麼?!》

作者介紹

品牌與網紅發案與接案的好幫手,網紅口碑與數位行銷知識分享,給你大量乾貨,不論職場小白或專業網紅操盤手,都能收穫滿滿。

延伸閱讀

熱門推薦

熱門標籤